彭博: 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当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欧洲的灵魂展开多线文化和政治斗争时,美国部署了一件强大的武器:家用电器、服装、彩电、体育用品和罐装汽水。 美国发起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宣传活动,向世界推销其价格实惠、种类繁多的消费便利产品。这场宣传活动始于马歇尔计划时期的西柏林。1950年,美国国务院在那里建造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贸易展馆,里面摆满了数千种日常用品,供大西洋彼岸日益壮大的郊区中产阶级使用。在第一次展览中,一栋样板房从明尼阿波利斯运了过来。在之后的展览中,演员们通过产品演示,描绘了核心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微波炉快速做好晚餐,把衣服扔进电动洗衣机和烘干机,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 这些展览是向厌战、同情共产主义的欧洲人推销美式资本主义的广泛努力的一部分。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效的宣传活动之一: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一睹非常陌生的现代生活理念——首先是在柏林,然后是西德和意大利,最后是在苏联本土。1959 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展览上,苏联总理 尼基塔·赫鲁晓夫因展示美国式颓废 而对他的导游、时任副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 勃然大怒。在随后的几年里,赫鲁晓夫试图对抗这种宣传,不是通过反对消费主义,而是通过在国家媒体上拥抱它,承诺类似的苏联产品已经或很快就会上市。 (他们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历史学家格雷格·卡斯蒂略(Greg Castillo)在2005年的一篇 文章 中指出,此举适得其反,证实了美国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普通苏联人眼中优越性的说法。“消费欲望的失控膨胀最终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破产,”他写道。人们一旦看到洗碗机,就想要一台。 美国人仍然想要洗碗机、iPhone、新款运动鞋、塞满衣服的衣柜以及杂货店里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卡斯蒂略将马歇尔计划的口号描述为“通过提高购买力来赋予公民权利”,该计划在推行到国外之前,先在国内进行了微调,现在仍然是美国身份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如今,家庭消费支出占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 70% ,是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最高的。提供如此丰富的产品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发展生产能力。尽管美国人在调查中一直表示更喜欢 美国制造的商品 ,但几十年来他们的实际购买习惯表明,在购买时,可负担性和丰富性压倒了对国内制造的任何意识形态偏好。 近一个世纪以来,两党领导人齐心协力,确保进口商品带来的消费者便利持续喷涌。长期以来,干预美国人与自身生...
中美贸易战跟踪,聚焦中美经济报道 Focus on us-china economic&financial report,股市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股,美股,港股,分享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找最新深度财经分析上财税茶座 CSC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