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对于越来越多的西方科技公司来说,“除了中国什么都做”已成为主流。 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认为它们过度依赖中国的供应商,这促使它们推行所谓的“中国+1”战略,以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来增强中国供应商的实力。 如今,随着中美关系再度紧张,许多科技企业正加速将生产转移出中国,并在其他地方寻找供应商,这意味着全球科技界正日益在两大国之间分化。 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黄秀海表示:“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选择。许多科技公司离开中国后都选择马来西亚。各家公司都在重新规划业务。‘及时’战略已不复存在。有些人称这种新战略为‘以防万一’。” 这一趋势为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了提升价值链的机会。这也推动中国供应商以更快的速度向海外扩张,许多供应商应西方客户的要求在国外设立工厂。 标普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与第一波多元化不同,当时企业只是将产品组装转移到中国境外,而当前阶段涉及将生产传感器、印刷电路板和电力电子等零部件的工厂转移。标普分析师写道,此类举措需要在机械和零部件方面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因此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做法更为持久。 中国为应对新冠疫情而实施的严厉封锁措施,导致从 iPhone 到汽车等各类产品的生产陷入停顿,并引发大量西方企业从中国撤离至越南和印度等地。 自那时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关于谁掌握未来最关键技术钥匙的争斗加速了这一转变。科技高管们现在预计,特朗普总统的回归将加大企业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压力。特朗普最近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 10% 的关税,并威胁要征收更高的关税。 “除了中国什么都不要”的趋势在与半导体相关的产品中尤为明显,而半导体是中美科技摩擦的核心产品。过去两年来,华盛顿禁止中国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和设备,而中国则努力开发自己的国产芯片替代品。 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器生产中心之一。但自从美国于 2022 年 10 月限制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以来,人工智能服务器越来越多地在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等地组装。 美国芯片法案规模达 530 亿美元,为在美国投资芯片生产的公司提供丰厚奖励。获得该法案资助的企业 10 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半导体制造业务。 芯片工具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也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华尔街日报》 11 月报道称,在美国政府压力的推动下,应用材料公司和泛林集团正在将中国公司...
聚焦中美经济报道 Focus on us-china economic&financial report,股市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股,美股,港股,分享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找最新深度财经分析上财税茶座 CSC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