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中欧关系”的博文

中国与西方的电动汽车贸易战升温

 经济学人: 在西方与中国的 贸易战 中, 一场围绕 电动汽车 的战争 已经拉开帷幕。今年 5 月,作为针对中国科技的广泛攻击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 100% 的关税 。7 月 2 日,加拿大就其所称的中国在 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磋商。三天后, 欧盟对中国 电动汽车 征收高达 37.6% 的临时关税 生效 。7 月 10 日,在对欧洲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的象征性举措几天后,中国商务部表示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研究欧盟 的 关税是否会对自由贸易造成障碍。 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的西方汽车公司担心自己会 卷入这场交火 。它们可能会成为这场日益激烈的冲突中早先受害者的牺牲品。中国政府机构已被要求撤下 IBM 、微软和甲骨文等美​​国公司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表面上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一些官员甚至被告知不要购买苹果的 iPhone。 在电动汽车 领域针锋相对的竞争 中,中国最明显的目标就是 特斯拉 。这家美国 电动汽车 先驱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一直在与本土竞争对手 比亚迪 争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地位。然而,特斯拉非但没有成为关税争端的最大输家,反而似乎在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今年 4 月,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达成协议,将使用一家本地公司的地图数据开发新的自动驾驶系统。6 月,特斯拉获准在上海测试该系统。更令人惊讶的是,本月,江苏省政府将特斯拉列入其官方供应商名单——尽管此前有报道称,特斯拉因传感器窃取了太多信息而被禁止进入机场等敏感场所。这一决定允许国家和共产党实体购买特斯拉,并让该公司获得类似于本地企业的地位。 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为何看起来无懈可击。或许,马斯克在 4 月与中国总理李强在北京会面时说服了他,称特斯拉不会构成安全威胁。或者,正如一些接近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内部人士所怀疑的那样,该公司的成功可能与马斯克最近与唐纳德·特朗普的亲密关系有关,特朗普很可能在 11 月美国总统大选后重返白宫。如果这位汽车老板成为总统顾问(正如一些人猜测的那样),他可能会说服美国首席反华人士缓和其立场。 特斯拉的良好发展还有一个不那么阴谋论的解释。中国政府对马斯克公司的处理方式表明了其所处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它必须对指责中国公司向市场大量投放补贴产品的敌对外国势力表现出强硬态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中国正试图

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征收高额新关税

 经济学人: 购买新车 最大的满足感 在于车内散发出的独特香气。欧洲道路上越来越常见的中国电动汽车散发出的气味,对欧盟委员会来说,就像是老鼠的气味。6 月 12 日,经过 8 个月的调查, 欧盟 执行 机构 指责 中国以减税和低息贷款等方式不公平地补贴其行业。欧盟担心廉价进口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 “明显可预见和迫在眉睫的损害”。自 7 月起,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 26% 至 48% 的临时关税,而对其他进口汽车的关税为 10%  。 具体关税将取决于每家公司协助调查的意愿。 短期内,很难分出胜负。如果进口汽车价格上涨,欧洲公司的竞争压力减轻,希望享受新车魅力的购车者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欧洲汽车制造商也不会沾沾自喜。他们并没有要求进行这项调查,这项调查是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发起的。大众和 宝马 等在中国生产大量汽车并大量出口到中国的德国公司尤其反对这一调查。现在他们担心北京的报复,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暗示将把大排量汽车(即德国汽车)的关税从 15% 提高到 25%。中国还可能通过更严格的监管使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生存更加艰难,并将关税范围扩大到农产品或航空产品。今年 1 月,中国对法国发出了警告,对法国白兰地和其他欧洲白兰地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欧洲的关税不仅会打击中国企业。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回欧洲的外国公司将平均面临 31% 的关税。美国 电动汽车 先驱特斯拉是迄今为止受影响最大的公司。但欧洲大众市场汽车制造商也受到了中国廉价电动汽车的最大威胁,它们也受到了冲击。 卡洛斯 · 塔瓦雷斯 (Carlos Tavares) 是 Stellantis 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旗下拥有雪铁龙和标致等众多品牌(其最大股东拥有  《经济学人》 母公司的部分股权)。塔瓦雷斯曾一度似乎支持征收关税。自去年 10 月与中国初创公司零跑汽车达成协议,在中国生产廉价电动汽车,销往欧洲市场以来,他变得不那么热衷了 。 雷诺并未明确呼吁征收关税,而是呼吁 “公平竞争环境” 和更有利的欧洲产业政策。该公司还 以达契亚 (Dacia) 品牌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 。 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更高的关税可能会暂时减缓他们的进步,同时为欧洲企业提供迎头赶上的机会,推出新一代更有竞争力的汽车。但关税壁垒不太可能阻挡所有中国企业的步伐。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售价略低于其竞争对手的欧洲车型,因此还有

欧洲企业加大力度与中国脱钩

FT: 采购高管表示,随着布鲁塞尔加强对全球最大出口经济体中国商品的审查,欧洲买家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布鲁塞尔已启动对中国政府制造业补贴的调查,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很快披露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进一步关税的决定。 总部位于比利时的龙源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劳布表示:“目前大趋势是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补充说,尽管美国在脱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自疫情结束以来,欧洲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寻找替代方案。“我现在看到的是欧盟也在追赶这一趋势。” 但与美国公司在华盛顿实施严格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后积极寻找新供应商不同,欧洲人专注于减少在特定领域的依赖,他们认为这些领域对中国商品 过度依赖 。 劳布表示,欧洲客户越来越担心自己在中国的风险敞口,尤其是非食品零售行业的客户,这类行业包括从服装、家电到消费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各种商品。他估计,中国占欧洲一些较大集团采购支出的 80% 至 90%。 “非食品领域非常依赖中国……欧洲的这类公司正在努力寻找替代品,”他补充道。 冯氏集团副主席冯国纶表示:“你知道,很多欧洲国家可能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受到影响,那么他们最好也想想这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冯氏集团控制着利丰集团,而利丰集团是按营收计算全球最大的采购集团之一。 他补充道:“因此,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远离中国,尽管中国可能是最理想的投资地点,但你知道,你不能承受最优的结果却是错误的。” 他补充说,这是全球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客户说,威廉,我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让我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有 30% 的份额,有时甚至更多。有些人甚至说,我想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他上个月告诉记者。 纳文·贾 (Naveen Jha) 在中国东部常州经营一家服装和纺织品采购公司,他表示,尽管交货时间更长、成本更高,但欧洲企业从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采购的服装份额正在不断增加。 “许多买家觉得从中国采购有风险。所以如果价格还有一点空间,他们更愿意去印度,”他说。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德里克·诺伊曼表示,由于美国买家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欧洲企业受益于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但即便如此,他补充道,某些化学品、制药和电子行业的公司仍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分析师警告称,降低风险的举措不太可能对中国的整体出口造成过于严重的打击,并指出,中国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其他海外制造中心建厂的出货量增加,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