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承诺振兴美国制造业。他征收的全面关税旨在促使企业将业务转移回美国,使美国成为工业超级大国。特朗普的言论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蓝领工人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就能赚取中产阶级工资的时代的怀念。1950年,几乎三分之一的美国工人从事制造业,而如今这一比例为十二分之一。但总统为恢复美国昔日工业辉煌所做的努力,实际上是在与强大的长期经济力量作斗争。
几十年来,富裕国家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一直令政策制定者担忧。制造业历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它拥有高生产率,并在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溢出效应。这类工作常常被美化为能够为中低技能工人提供体面的工资。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工作,工人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薪酬更低的服务业工作,从而导致中产阶级“空心化”,收入不平等加剧。
但工厂就业岗位的消失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荷兰研究机构格罗宁根增长与发展中心的历史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往往呈现倒U型曲线。在工业化阶段,就业从农业转向工业。随着国家变得更加富裕,就业再次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见图表)。
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会去工业化?用特朗普的话来说,这完全可以归咎于国际贸易。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时,许多企业为了利用更低的成本将业务转移到海外。特朗普政府声称,这导致了“制造业基地的离岸外包”,并使中国在“关键制造业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美国确实有大量业务外包到中国。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主要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新技术提高了人均产出,从而压低了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的迈克尔·希克斯和斯里坎特·德瓦拉杰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2000年至2010年间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有88%可以归因于生产率的提高。贸易仅占13%。
消费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因素。当贫穷国家的收入增加时,人们往往会减少在食品上的支出,而增加在制成品上的支出,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当富裕国家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会从制成品转向服务。1950年,商品约占美国消费的60%;而如今,商品仅占支出的三分之一,服务则占三分之二。
因此,去工业化并非美国经济衰退的症状,而是致富过程的一部分。当服务业工作效率更高、薪酬更高时,试图恢复工厂就业毫无意义。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加速这一趋势。特朗普对过去时代的关注是一条死路,只会降低美国的生产力和财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