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押注,通过威胁对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低成本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将迫使美国企业将制造业和就业岗位迁回美国。
但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企业将不得不设法用机器取代人力。事实证明,对一些行业来说,这出乎意料地困难。
事实上,耐克(Nike)多年来试图将其部分制造业务从中国、印尼和越南转移到北美的努力,就说明了美国品牌要摆脱对那些灵活的、低成本合同制造商的依赖是多么困难,这些制造商雇用大量劳动力为美国消费者生产各种产品。
从2015年开始,耐克投入数以百万计美元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尝试,旨在将这个一直以来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部分自动化。当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3D打印等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寻找一种新型制鞋方式创造了可能性,这种新方式将减少对工人的依赖。
这家鞋业巨头求助于美国制造商伟创力(Flex),后者曾帮助苹果公司(Apple)在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家复杂的工厂来生产Mac Pro电脑。耐克的目标是:到2023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的一个新的高科技制造基地生产数以千万计的耐克运动鞋。
该工厂仍将雇用数千名工人,但远少于在亚洲生产同等数量运动鞋所需的工人数量。据一些参与该项目的人士称,如果成功,该项目可能成为在美国生产的范例。
PHOTO: 图片来源:ALEXANDRA CITRIN-SAFADI/WSJ
耐克的竞争对手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制造业模式的机会,这种模式是围绕亚洲的大型工厂建立起来的,在这些工厂里,大批廉价、熟练的劳工手工缝制面料并将鞋底粘合到鞋子上。
“这感觉不那么现代,更像是福特(Ford) T型车生产线与中世纪鞋匠工作台的结合,”时任服装制造商安德玛(Under Armour)创新执行副总裁凯文·哈利(Kevin Haley)在2015年表示。他承诺将利用自动化技术在巴尔的摩生产鞋子,他称之为“荣耀项目”(Project Glory)。
大约在同一时间,阿迪达斯(Adidas)在亚特兰大和德国安斯巴赫推出了“快速工厂”(speedfactories),配备了能快速生产出鞋子的高科技机械,预示着“鞋履制造的新时代”到来。
“如果他们想迁出中国和越南,就必须拥有能以不同方式进行生产的技术,”时任伟创力总裁迈克·丹尼森(Mike Dennison)在2016年表示。
耐克的努力是最大胆的。该公司计划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并称这将节省劳动力成本,并使其能够更快地向美国人交付新款鞋履。
负责伟创力该项目的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对此充满信心,他刚刚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为苹果公司建造了一座高度复杂的Mac Pro工厂。当时,苹果公司正寻求将部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国内。伟创力推动调整生产线并使用自动化技术,试图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减少人工干预。这段经历派上了用场。
耐克和伟创力建立了新的生产线,使用了电子制造业常见但在制鞋业却很少见的机器——比如一种“贴片机”,这种机器以将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而闻名。这些机器本应负责制造鞋面、编织面料、添加标识以及粘合鞋底。
这项努力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这些机器人难以处理制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那些柔软、易压扁、可拉伸的部件。而且,鞋用面料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和收缩,而在制鞋过程中,没有两只鞋底是完全一样的。
人类工人可以适应这些挑战,但事实证明,机器很难做到。
“当你试图做一些非常精确的工序时,如果温度稍微变冷或变热,材料就会发生变化,”弗莱彻说。“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耐克投入重金试图实现鞋履生产自动化的宏大目标。 PHOTO: 图片来源:YUKI IWAMURA/ASSOCIATED PRESS
结果就是,工厂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未达到过设想的水平。随着鞋子产量增加,工厂工人激增至5,000人,大约是最初计划的两倍,而且成本高于在越南拥有一支类似劳动力队伍的成本。事实证明,一项又一项任务都难以实现自动化,比如将鞋底粘合到鞋面这种精细的工作。
弗莱彻说:“如果你没有以正确的方式粘合,鞋子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形,从美学角度来看,这种错位意味着鞋子无法通过质量测试。”
一个核心问题还在于耐克生产的鞋子种类繁多。几十年来,美国消费品公司几乎给予设计师无限自由来构思最酷的产品,并依靠亚洲制造商来交付这些产品。而且与汽车或iPhone不同,鞋子的款式一直在不断变化。
但自动化生产意味着要设计出机器可以一遍又一遍重复生产的简单产品。电子产品制造使用坚硬、标准化的材料,允许机器数以百万次地重复同一步骤。
“你必须在设计方式、材料的复杂性以及你将使用的模型方面做出牺牲,”曾负责该项目的前耐克高管Michael Newton说。“这与消费者的需求背道而驰。他们希望产品极具多样性。”
有一次,伟创力团队花了八个月时间才想出如何让机器自动将耐克标志印在鞋子上的方法,结果耐克又推出了新的鞋款系列,导致伟创力开发的方法不再适用。
Newton表示,大规模生产简单款鞋子的难度会更低,比如那些采用机器编织鞋面,再搭配简单模压鞋底的鞋子。但耐克不愿意限制其设计,并期望制造商能生产出其团队构思出的任何新款鞋子。弗莱彻说:“在很多方面,制造业在谈判桌上没有平等发言权。”
到2017年,伟创力的投资者对该公司不断上升的成本表示不满,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会涉足鞋类生产。
阿迪达斯在使用机器人制作工艺复杂的鞋款时遇到了困难。 PHOTO: 图片来源:REUTERS
伟创力和耐克在2019年初结束了该项目。到那时,安德玛已不再向投资者提及在美国生产鞋子的“荣耀项目”使命。同年,同样在用机器人制作工艺复杂的鞋款方面面临挑战的阿迪达斯表示,将关停在亚特兰大和德国的生产。该公司将其“快速工厂”技术运往了亚洲的供应商。
这三家制鞋商仍坚持使用最初的海外生产地——越南、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即使在疫情期间工厂停工显示出生产节点如此集中的风险之后,这些公司仍然没有改变。
阿迪达斯、安德玛和耐克对于各自过去的生产回流努力均不予置评。耐克和安德玛的代表均表示,正在制定应对关税的措施。
现在,中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已成为特朗普针对的目标。本月早些时候,他对越南和印尼分别加征了46%和32%的关税,之后将税率降至10%,并给予了90天的暂缓期。美国已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45%。
北京的苹果和耐克门店。 PHOTO: 图片来源: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之前表示,本届政府希望劳动密集型产业回流美国。
他在最近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说,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大军拧着小小的螺丝钉来制造iPhone”。
苹果公司几乎所有iPhone产品都是在中国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生产。
新关税的威胁正促使一些人思考,耐克和其他公司最终是否将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动化生产并将制鞋业迁回美国的努力。Newton和弗莱彻认为这仍然可以做到,尽管并非易事。
“你需要有雄厚的财力和一些耐心,因为这不会很快发生,”弗莱彻说。之前的经历“确实令人有挫败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