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癌症免疫治疗药物艾杜拉定无疑是最赚钱的药物之一。自2014年上市以来,该药物已为美国制造商默克公司带来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去年销售额达到295亿美元。去年9月,一种实验性药物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试验中,该药物使患者病情不耐受的生存时间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11.1个月,而Keytruda 为5.8个月。
成果令人震惊。其背后的公司国籍也令人震惊。康方生物是一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近几个月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震惊了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也正在发生一场更安静但同样重要的转变。近几个月来,中国一直生产仿制药、供应原材料并为制药界开展临床试验而闻名。但现在,中国的制药商也出现了领先地位,生产的创新药物比竞争对手的药物更便宜。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新药试剂(图1)。

因此,西方制药商越来越多地向东方寻求灵感。由于药品专利,到本世纪末,他们每年的销售额损失将高达1400亿美元。去年,他们达成的大规模许可协议中,近(价值5000万美元或以上)是与中国公司达成的,是2020年的三倍。咨询公司LEK估计,在此期间,从西方中国获得许可的药品总价值增长了15倍,达到480亿美元(见图表2)。11月,默克公司向另一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LaNova Medicines支付了5.88亿美元,与康方生物类似的治疗权利。
近二十年前,中国政府就将生物技术列为战略重点。但直到2015年,在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启动雄心勃勃的改革后,生物技术才真正有了能力。该机构招募了更多员工,并在短短两年内清理了2万人临床试验流程得到简化,并与全球标准同步。北京大学的崔一民及其同事在《自然评论药物发现》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批准第一个轮人体试验所需的时间从改革前的501天到87天。
改革正值“海归潮”的兴起,海归指的是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生物技术行业增添了动力,吸引了各大制药公司前来此投资,带来了技术和人才。更大规模的上市规则为生物技术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晰的退出途径,使该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私人融资额从2016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34亿美元。
有了更多的智慧和资金,中国公司只是抄袭西方药物。他们没有等待专利逐渐再生产相同的仿制药,而是采取了“修改快速推进”策略——采用已知药物,其进行,以提高安全性、疗效或预期效果。药物开发通常从确定的开始目标,然后通常是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或基因。科学家可以寻找全面或增强目标功能的分子。由于快速推进者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和速度进行试验。
2021年至2024年间,中国在研药物数量翻了一番,达到4,391种。快速扩增和完全原创的治疗占研发药物的近42%。LEK的Helen Chen指出,中国的方法在一种叫做ADC的癌症药物特别有效,这种药物中通过化学药品与化疗有效地连接。由于治疗的核心成分已经存在,成功取决于以最有效的方式将它们结合起来。陈女士认为,这就是中国公司强健发展的地方。
她是康方生物的另一大优势,创始人夏晓玲表示。“我们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快两倍甚至三倍,”声称。临床试验——药物开发过程中的终止时间、最高成本的阶段——比西方更快(这也是中国为世界其他地区开展试验的原因)。庞大的患者群体使得招募工作更加容易,政府也鼓励医院和医生支持研究。
更快的试验速度让中国药物对全球制药商增加吸引力。尽管临床信息主要来自中国患者,而不是更广泛的样本,但它有助于投资者和制药公司找到希望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国数据质量的提高,其他监管机构也开始关注。康方生物在中国的试验结果足以说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药物直接转入后期试验。
相反,他们倾向于达成许可协议:一家公司在中国境外销售其药品的权利,以换取预付款、里程碑费用和未来销售的专利权使用费。康方生物的Keytruda竞争对手被授权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预付款为5亿美元,额外付款高达50亿美元,并分得部分专利权使用费。
另一种方法是“新公司”模式。该模式涉及一家中国制药公司将其临床资产分拆为一家独立的实体,由经验丰富的当地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母公司保留部分成功案例,如果药物,母公司仍可获得专利权使用费以外的收益。投资银行 Jefferies 估计,自 5 月以来,已有 8 家这样的公司成立。
中国生物科技繁荣并非没有风险。许可交易的增加掩盖了资金紧缩。2024年,中国生物科技领域的私人投资创下七年来的最低点,反映了全球生物科技市场的恐慌。投资者优先考虑那些能够产生现金或具有强大国际潜力的公司。旧金山的投资者张吉米担心,现在的许多许可交易都是过去资金热潮的成果。他警告说,如果没有新的投资,中国的药物渠道可能会开始枯竭。
主要的担忧是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由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药品价格控制不如国内严格,美国患者是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收入来源。
美国贸易限制适用于高科技产品;中国生物技术迄今已解锁了类似的审查。阻止中国公司在国会提供某些生物技术服务和设备的尝试受到阻碍。但是,由于唐纳德·特朗普紧紧盯住中国贸易,生物技术可能无法再毫发无损地逃脱。通过许可协议向美国销售产品的方式可能提供的保护有限;由于地缘政治风险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已经获得了比美国同行的实验药物许可费用。尽管中国创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但它必须面对一些强大的地缘政治力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