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Donald Trump) 2017 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开启了西方与中国经济竞争的新时代。在他准备迎接第二个任期之际,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稳固。
本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顺差接近 1 万亿美元。顺差规模大致相当于波兰的年度经济产出,并且是 2018 年时顺差的三倍,当时特朗普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颠覆了西方几十年来支持自由贸易的正统观念。
联合国数据显示,如今中国约占全球工业产出的 27%,高于 2018 年的 24%。联合国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工业中的份额将升至 45%,获得自美国战后制造业鼎盛时期或英国 19 世纪时以来前所未有的主导地位。
对美国及其盟友来说,这种优势地位表明,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计划落空了。这意味着,即使特朗普进一步提高关税,他也很难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
过去几年里,美国对数以十亿美元计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了关税,并向芯片制造商和战略性行业的其他公司提供补贴。从柏林到东京,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类似的政策组合,以振兴本土制造业,并帮助本国的重要龙头企业抵御来自中国的竞争。
但中国已通过寻找其他客户,补贴本国工厂,以及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来绕过征税等方法加以应对。尽管中国经济困境加剧,产能过剩、通缩阴影以及企业利润大降都给增长带来压力,但上述策略目前使中国的工厂得以维持运转。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全球经济日益失衡,许多分析人士和西方政界人士担心这种情况无法持续下去。
联合国预计的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的扩大意味着,除非发生某些变化,否则其他国家的份额将不得不缩减。输家将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如德国、日本,甚至可能是美国,还有那些希望通过建设工厂与中国竞争来提升发展水平的贫穷国家。
这些趋势正引发关于美国及其盟友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的辩论。
特朗普已承诺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更严厉的全面关税,税率可能达到 60% 或更高。即将就任的由特朗普任命的美国贸易代表已提出,要对使用中国零部件或由中国公司生产的第三方国家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在已有关税的基础上,拜登 (Joe Biden) 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先进制程半导体技术实施了新的出口管制,同时还收紧了对美国在华投资的规定。
欧盟 (European Union) 的做法则较为谨慎,但有迹象表明,欧盟对中国贸易行为的态度正在变得强硬,这使其更加向美国靠拢。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关税,本周又指责中国在其国内市场不公平地歧视欧洲医疗设备制造商,这为欧盟采取进一步反制行动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长达数月的反倾销调查后,英国的贸易救济署 (Trade Remedies Authority) 于去年 11 月建议对中国挖掘机征收 83.5% 的关税。
全方位的贸易顺差
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关税和产业补贴政策被认为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投资浪潮,特别是在半导体等行业,并促使美国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迁回国内或其他友好国家。
尽管如此,对于关税能否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中国手中夺回更大份额的全球制造业务,一些经济学家仍表示怀疑。
2024 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贸易顺差为 3,600 亿美元,以美元计算比 2018 年 1 月特朗普首次加征关税时高出 23%。美国已减少了直接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份额,不过美国仍然依赖中国工厂生产电子产品、塑料制品和药品。美国现在还大量进口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地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使用中国零部件,而且往往是在中资工厂生产的。
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已增长逾一倍,达到近 2,500 亿美元。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的贸易顺差也出现了增长。
2023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工厂目前生产的服装占全球服装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球电子产品出口量的 30% 左右,占全球机械出口量的 22%。在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中国出口量占全球的 80%。
为了巩固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的形式向其工厂提供了大量支持,增强了中国制造商以低价持续销售并削弱海外竞争对手竞争力的能力。
人民币汇率疲软起到了作用,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强大专业能力也发挥了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对来自全球其他国家的商品的需求一直增长乏力。部分是因为中国受到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打击,自身经济疲软,对铁矿石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化工产品到汽车等各行各业,一直都在尽量用本土供应商取代外国供应商。
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驻东京的资深经济学家斯特凡 · 安格里克 (Stefan Angrick) 表示,中国以往总是购买大量德国汽车和日本机械。那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中国街头到处可见比亚迪 (BYD) 和小鹏汽车 (XPeng) 等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星巴克 (Starbucks)在中国市场不断被瑞幸咖啡 (Luckin Coffee) 抢走份额。苹果公司 (Apple)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销量有可能被华为 (Huawei) 超越。
安格里克表示:“现在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他表示,尽管能源成本高企和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但中国对于传统制造业强国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减少,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制造业陷入困境。“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全球其他国家了。”
可持续性问题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中国 1 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不应被视为经济实力的象征,而是不可持续增长模式的证明,这种模式已经给中国带来了问题。由于供过于求,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已连续下跌两年多,令企业利润率受到冲击,抑制了招聘和收入。
这使得中国有可能陷入像日本那样的困境,日本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停滞。
中国官员表示计划通过提振消费来应对这些问题和其他不利因素,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但中国迄今为止的行动,比如小幅提高养老金支付和扩大以旧换新之类的补贴计划来鼓励购买新车和家电,距离许多分析师所说的中国为重新平衡经济和释放更可持续消费而需要进行的深度改革还相差甚远。
中国不断扩大的出口也在许多新兴市场遭遇更多的审视,包括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官员担心,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正威胁他们实现经济工业化和致富的行动。土耳其和巴西等国已加入美国和加拿大的行列,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
尽管如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和其他希望遏制中国制造业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能必须做出其他调整,包括控制他们自身的消费习惯。
在美国,由于政府多年来大肆举债以及国内储蓄不足,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因此,要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不仅需要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美国经济也需要做出改变。
“这种顺差将持续下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的高级研究员、美国财政部前官员布拉德 · 塞瑟 (Brad Setser) 表示:“仅靠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