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G:
中国高层领导人已暗示将采取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以填补消费需求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方面会立即推出“火箭筒式”刺激计划,或放弃对制造业的关注。
上周,高级官员批准了十年来最强有力的促进增长立场,表示将增加政府支出并进一步降息。促进消费十年来第二次被提升为首要任务,甚至在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零售支出意外放缓之前。
经济学家和外国政府一直希望官员们重新平衡中国的双轨经济,目前,出口激增,北京有望实现创纪录的贸易顺差,而国内需求则萎靡不振。但最近暗示的举措可能达不到分析师认为遏制通货紧缩螺旋和拯救房地产市场所需的那种激进行动。
令人担忧的低债券利率表明,决策者在恢复信心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而信心是消费的基础。尽管官员们周一承诺大幅增加高价位消费品补贴计划的资金,但到目前为止,这一举措效果有限,因为在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消费者仍在继续储蓄。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闫永刚表示,执政的共产党在重振经济方面面临着一场“漫长的战斗”,并补充说,2025 年将是“努力的一年”。
“他们会尝试很多东西——发现还不够,就继续尝试,”Xing 告诉彭博电视台。“也许到 2026 年,他们最终会找到合适的政策——以消费为中心的刺激加上社会保障网改革。”
拉动内需仍未代表中国领导人推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高科技制造业的宏伟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如果与唐纳德·特朗普的贸易战削弱了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那么促进中国消费将保护备受推崇的制造业。
北京的下一步刺激措施可能最早在本周出台。美联储预计将于周三降息,为中国央行创造宽松空间。
温和的态度
北京将在 3 月份的年度立法会议上公布其 2025 年的具体经济路线图,该会议将确定年度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这意味着政府支出的任何扩张可能不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
《人民日报》评论称,经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12 月 17 日的这篇文章称:“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是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根据瑞银集团和法国巴黎银行的预测,财政刺激措施的整体增幅——包括更高的总体赤字和未包含在内其他政府债券——可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2% 左右。
虽然这对传统上谨慎的财政部来说是一个进步,但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提振作用并不大。例如,美国在应对最初的新冠疫情时,在一年的时间里将其预算赤字扩大了 GDP 的 13% 以上。
根据彭博社周一发布的官方数据,今年前 11 个月中国广义财政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 1.4%。这仅对经济产生了很小的提振作用,低于 3 月份年度预算中计划的广义支出 8% 的增长目标。
同样,尽管预计明年中国人民银行将降息 40 至 60 个基点,这对中国人民银行来说是一个重大举措,但与美联储为应对新冠疫情而降息150 个基点,或其在 2008 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决定将利率从 4.5% 下调至接近零的举措相比,这还是相形见绌。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磊表示,当局应致力于实现 2% 的通胀目标,并承诺持续降息和增加公共支出,直至实现这一目标。“这样家庭就会增加消费,因为他们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目标,”他说。“因此,任何类似以旧换新补贴的计划都只能产生暂时的影响,因为居民正在透支他们未来的消费能力。”
尽管中国人大设定的3%的通胀目标被视为上限而非下限,但过去两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在零以上徘徊。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保守的刺激措施,领导人牺牲了一些短期增长,将经济从房地产转向新增长引擎。但从电动汽车到先进计算机芯片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规模尚未足以弥补房地产行业的萎缩。
“长期以来,政策制定者一直希望利用产业政策来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但这一方法并没有奏效,”香港龙洲经讯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 (Christopher Beddor)表示。“所以他们现在又回归到传统的财政和货币工具。”
全球竞争
贝多尔表示,政策制定者正在发出信号,表示将继续采取更具刺激性的政策态势,同时保持更长期的产业政策目标。
上周的年度经济会议就体现了这一点,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生产力’发展”列为继扩大内需之后的第二大重点。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口号提倡利用拥有尖端技术和更高生产力的行业来推动增长。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此次工作会议还“承诺协调供需,偏离以供给为中心的政策模式,但尚未完全倾向于以需求为中心的模式”。
如果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有限,那么投资可能仍将是北京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在投资中,制造业在过去一年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基础设施,而房地产则继续崩盘。
新华社周一援引央财经委员会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称,中国仍有“很大的投资空间”,而投资是“国内需求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央财经委员会是最高经济决策机构。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表示:“他们将继续提高制造能力。我怀疑这种情况不会改变,因为制造业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消费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这一点。”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