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处境艰难。
随着中国对世界汽车业的冲击不断加快,日本的民族冠军企业正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为生存而战,因为当地竞争对手一波又一波的电动汽车涌入展厅。同样的中国公司正在进军东南亚,迅速占领了丰田、本田和三菱等传统品牌长期以来的据点。
根据彭博社对汽车销售和登记数据的独家分析,2019 年至 2024 年间,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损失最大。
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失败

日本
中国
我们
德国
其他的
品牌起源
中国
印度尼西亚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20
百分点
+10
0
-4.9
-6.1
−10
-8.8页
-12
-18
−20
2019
2024
'19
'24
'19
'24
'19
'24
'19
'24
注: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 2024 年部分数据截至 9 月;泰国和马来西亚的 2024 年部分数据截至 10 月
在中国,彭博社追踪的六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均已失去市场,甚至连丰田的销量和产量也陷入停滞。在东南亚,人们对日本品牌的忠诚度非常高,以至于 2019 年印尼几乎每辆汽车都是日本产的,而中国品牌正在蚕食日本市场。在泰国和新加坡尤其如此,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从 2019 年的 50% 以上下降到 35%。
中国消费者转向国内市场,日本品牌销量下滑

品牌起源
日本
中国
其他的
中国市场份额变化
(2019-2024,百分点)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市场份额(2024年)
失去市场份额
赢得市场份额
10%
5
1
武陵
理想汽车
日产
丰田
大众
比亚迪
特斯拉
本田
塞雷斯
马自达
永恒之塔
雷克萨斯
所有日本汽车制造商均失去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份额增长23%,比亚迪位居前列
注:2019 年和 2024 年市场份额均低于 0.1% 的汽车制造商被排除在图表之外。2024 年部分数据截至 9 月 30 日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制造商,丰田虽然在皮卡等一些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对于曾经被视为效率和可靠性先驱的公司来说,整体情况令人担忧。
亚洲市场份额的下降也预示着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下滑,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商由于惩罚性关税而基本不向欧洲和美国销售乘用车。作为一个整体,日本汽车制造商在转向全电动汽车方面进展缓慢。这可能会让他们付出高昂代价,因为他们在这个依靠尖端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打造赢家的行业中落后得更远。
在东南亚,长期由日产和马自达品牌主导的繁忙街道和高速公路开始出现新的格栅和徽章。
丰田坚持下去

品牌起源
日本
中国
其他的
市场份额变化
(2019-2024,百分点)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失去市场份额
赢得市场份额
三菱
市场份额(2024年)
现代
30%
印度尼西亚
本田
丰田
10
铃木
大发
5
日产
1
梅赛德斯·奔驰
2019 年,本田在新加坡的市场份额为 21%。目前已降至 9.3%
本田
丰田
宝马
比亚迪
新加坡
特斯拉
MG
马自达
日产
三菱
皮卡占新车销量的 40%,是丰田在泰国的关键细分市场
内塔
泰国
本田
比亚迪
丰田
马自达
铃木
五十铃
日产
三菱
奇瑞
丰田
本田
第二国产车
马来西亚
日产
质子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注:2019 年和 2024 年市场份额均低于 0.1% 的汽车品牌被排除在外。2024 年部分数据截至 9 月(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10 月(泰国和马来西亚)
丰田在东南亚的持久优势来自于其在该地区的生产能力,该公司生产了许多发动机更大的汽油车,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2023 年,丰田生产的约 1100 万辆汽车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合计占了近 10%。
然而在雅加达,丰田仍然是首都道路上最显眼的品牌,而日产现在几乎成了濒临灭绝的物种。本月早些时候,日产报告称,由于产品线过时、销售激励支出增加以及北美缺乏混合动力车,日产利润急剧下滑,导致该公司裁员和削减产量。
比亚迪上个月在印尼的销量排名第六,而就在 7 月份才向客户交付了第一批汽车。比亚迪雅加达旗舰展厅的工作人员表示,Seal 是一款中型电动掀背车,起价为 40,000 美元,是最受欢迎的车型。
为了反击,日本品牌正在投资合作伙伴关系和长期项目,以开发车载软件、固态电池和重新占据上风所需的其他技术。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推出了所谓的碳中性内燃机原型,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其混合动力技术。该公司还在构建自己的软件平台,以与中国电动汽车的豪华配置相媲美。
与此同时,本田、日产和三菱正在敲定今年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在软件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方面开展合作。
目前,这一战略在北美已初见成效。过去两年,北美地区电动汽车增长放缓,而日产和丰田率先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则再度受到青睐。
但在中国——世界电动汽车之都,这种做法却让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电动汽车转型滞后

BNEF 电动汽车暴露评分
80
在电动汽车领域更加活跃
2022
职位变动
60
2018
2022
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不愿押注电动汽车,导致其销量在同行中出现最大降幅
比亚迪
40
2018
广汽
吉利
20
上汽集团
大众
现代
三菱
日产
通用汽车
丰田
斯巴鲁
0
本田
马自达
铃木
0
2
4
6
8
10
12
年销量(万辆)
更多销售
注:不包括专注于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例如特斯拉
日本大规模生产的声誉也在下滑。二十年前,这个岛国的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但现在这一数字已降至 11%。
从日本制造到中国制造

其他的
我们
德国
中国
日本
1998
1.4
21.6%
其他的
中国
日本
印度
2023
11.4
38.4%
0
二十五
50
75
10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但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中国产电动汽车被征收关税,迫使许多公司考虑本地化生产以逃避惩罚性关税,并迫使比亚迪等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以满足其全球雄心。
彭博行业研究称,中国在低成本电池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在瞄准其他市场时在海外建立供应链的能力,可能为其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带来优势。
尽管中国品牌在关税生效前就已在东南亚和非洲发起攻势,但彭博行业研究高级汽车分析师 Tatsuo Yoshida 认为,他们正在加倍努力。“他们很可能会加强这方面的攻势,”他说。
目前中国生产的汽车占全球的1/3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