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采购高管表示,随着布鲁塞尔加强对全球最大出口经济体中国商品的审查,欧洲买家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布鲁塞尔已启动对中国政府制造业补贴的调查,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很快披露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进一步关税的决定。
总部位于比利时的龙源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劳布表示:“目前大趋势是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补充说,尽管美国在脱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自疫情结束以来,欧洲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寻找替代方案。“我现在看到的是欧盟也在追赶这一趋势。”
但与美国公司在华盛顿实施严格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后积极寻找新供应商不同,欧洲人专注于减少在特定领域的依赖,他们认为这些领域对中国商品过度依赖。
劳布表示,欧洲客户越来越担心自己在中国的风险敞口,尤其是非食品零售行业的客户,这类行业包括从服装、家电到消费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各种商品。他估计,中国占欧洲一些较大集团采购支出的 80% 至 90%。
“非食品领域非常依赖中国……欧洲的这类公司正在努力寻找替代品,”他补充道。
冯氏集团副主席冯国纶表示:“你知道,很多欧洲国家可能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受到影响,那么他们最好也想想这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冯氏集团控制着利丰集团,而利丰集团是按营收计算全球最大的采购集团之一。
他补充道:“因此,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远离中国,尽管中国可能是最理想的投资地点,但你知道,你不能承受最优的结果却是错误的。”
他补充说,这是全球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客户说,威廉,我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让我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有 30% 的份额,有时甚至更多。有些人甚至说,我想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他上个月告诉记者。
纳文·贾 (Naveen Jha) 在中国东部常州经营一家服装和纺织品采购公司,他表示,尽管交货时间更长、成本更高,但欧洲企业从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采购的服装份额正在不断增加。
“许多买家觉得从中国采购有风险。所以如果价格还有一点空间,他们更愿意去印度,”他说。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德里克·诺伊曼表示,由于美国买家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欧洲企业受益于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但即便如此,他补充道,某些化学品、制药和电子行业的公司仍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分析师警告称,降低风险的举措不太可能对中国的整体出口造成过于严重的打击,并指出,中国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其他海外制造中心建厂的出货量增加,国产商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
他们补充说,中国生产基地的吸引力也将使寻找新供应商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某些产品,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产品,很难在国外采购。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文森特·克莱克 (Vincent Clerc) 4 月份在香港的汇丰论坛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更像是抢椅子的场景。中国商品的去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但中国生产的鞋子数量……与几年前相比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