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为什么 “魔鬼经济学” 未能改变经济学


经济学人:

The approach was fun, but has fallen out of favour
这种方法很有趣,但已经失宠了


“Economics is a study of mankind in 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 So starts Alfred Marshall’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 19th-century textbook that helped create the common language economists still use today. Marshall’s contention that economics studies the “ordinary” was not a dig, but a statement of intent. The discipline was to take seriously some of the most urgent questions in human life. How do I pay my bills? What do I do for a living? What happens if I get sick? Will I ever be able to retire?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学科。”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是一本 19 世纪的教科书,帮助创造了经济学家今天仍在使用的通用语言。马歇尔关于经济学研究 “普通” 的论点不是挖掘,而是一种意图的陈述。这门学科是认真对待人类生活中一些最紧迫的问题。我如何支付账单?我靠什么谋生?如果我生病了怎么办?我能退休吗?

In 2003 the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a profile of Steven Levitt, an econom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which he expressed a very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 Levitt’s view,” the article read, “economics is a science with excellent tools for gaining answers but a serious shortage of interesting questions.” Mr Levitt and the article’s author, Stephen Dubner, would go on to write “Freakonomics” together. In their book there was little about 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 Through vignettes featuring cheating sumo wrestlers, minimum-wage-earning crack dealers and the Ku Klux Klan, a white-supremacist organisation, the authors explored how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and how the use of novel data can uncover what is really driving their behaviour.
2003 年,《纽约时报》刊登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史蒂文 · 莱维特(Steven Levitt)的简介,他在文章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莱维特看来,” 文章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拥有获得答案的绝佳工具,但严重缺乏有趣的问题。莱维特先生和这篇文章的作者斯蒂芬 · 杜布纳(Stephen Dubner)将继续一起撰写 “怪胎经济学”。在他们的书中,几乎没有关于生活中的普通事务。通过以作弊的相扑选手、赚取最低工资的毒贩和白人至上主义组织三 K 党为特色的小插曲,作者探讨了人们如何对激励措施做出反应,以及使用新数据如何揭示真正驱动他们行为的因素。

Freakonomics was a hit. It ranked just below Harry Potter in the bestseller lists. Much like Marvel comics, it spawned an expanded universe: New York Times columns, podcasts and sequels, as well as imitators and critics, determined to tear down its arguments. It was at the apex of a wave of books that promised a quirky—yet rigorous—analysis of things tha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had missed. On March 7th Mr Levitt, who for many people became the image of an economist, announced his retirement from academia. “It’s the wrong place for me to be,” he said.
Freakonomics 很受欢迎。它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仅次于哈利波特。就像漫威漫画一样,它催生了一个扩展的宇宙:《纽约时报》的专栏、播客和续集,以及模仿者和评论家,决心推翻它的论点。它正处于一波书籍浪潮的顶峰,这些书籍承诺对传统智慧所遗漏的事物进行古怪而严谨的分析。3 月 7 日,莱维特宣布退出学术界,在许多人眼中,他已成为经济学家的形象。“这对我来说是错误的地方,” 他说。

During his academic career, Mr Levitt wrote papers in applied microeconomics. He was, in his own self-effacing words, “a footnote to the ‘credibility revolution’”. This refers to the use of statistical tricks, such as instrumental-variable analysis, natural experiments and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which are designed to tease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from data. He popularised the techniques of economists including David Card, Guido Imbens and Joshua Angrist, who together won the economics Nobel prize in 2021. The idea was to exploit quirks in the data to simulate the randomness that actual scientists find i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rbitrary start dates for school terms could, for instance, be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an extra year of education on wages.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莱维特先生撰写了应用微观经济学方面的论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 “'信誉革命'的脚注”。这是指使用统计技巧,例如工具变量分析、自然实验和回归不连续性,旨在从数据中梳理出因果关系。他推广了包括大卫 · 卡德(David Card)、吉多 · 因本斯(Guido Imbens)和约书亚 · 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在内的经济学家的技术,他们共同获得了 202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想法是利用数据中的怪癖来模拟实际科学家在对照实验中发现的随机性。例如,可以采用任意的学期开学日期来估计额外一年的教育对工资的影响。

Where the Freakonomics approach differed was to apply these techniques to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as the book’s tagline put it. Mr Levitt’s work focused on crime, education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book’s most controversial chapter argued that America’s nationwide legalisation of abortion in 1973 had led to a fall in crime in the 1990s, because more unwanted babies were aborted before they could grow into delinquent teenagers. It was a classic of the clever-dick genre: an unflinching social scientist using data to come to a counterintuitive conclusion, and not shying away from offence. It was, however, wrong. Later researchers found a coding error and pointed out that Mr Levitt had used the total number of arrests, which depends on the size of a population, and not the arrest rate, which does not. Others pointed out that the fall in homicide started among women. No-fault divorce, rather than legalised abortion, may have played a bigger role.
Freakonomics 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正如该书的标语所说,将这些技术应用于 “一切隐藏的一面”。莱维特先生的工作重点是犯罪、教育和种族歧视。该书最具争议的一章认为,美国在 1973 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堕胎合法化导致了 1990 年代犯罪率的下降,因为更多不受欢迎的婴儿在成长为犯罪青少年之前就被堕胎了。这是聪明屌丝类型的经典之作:一位坚定不移的社会科学家使用数据得出违反直觉的结论,并且不回避冒犯。然而,这是错误的。后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编码错误,并指出莱维特先生使用了逮捕总数,这取决于人口规模,而不是逮捕率,而逮捕率则不然。其他人则指出,凶杀案的下降始于女性。无过错离婚,而不是合法堕胎,可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Other economists, including James Heckman, Mr Levitt’s colleague in Chicago and another Nobel prizewinner, worried about trivialisation. “Cute”, was how he described the approach in one interview. Take a paper on discrimination in the “The Weakest Link”, a game show in which contestants vote to remove other contestant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y think they are costing them money by getting questions wrong (in the early portion of the game) or are competition for the prize pool by getting them right (later on). That provided a setting in which Mr Levitt could look at how observations of others’ competence interacted with racism and sexism. A cunning design—but perhaps of limited relevance in understanding broader economic outcomes.
其他经济学家,包括莱维特在芝加哥的同事、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 · 赫克曼(James Heckman),都担心这种微不足道。“可爱”,这是他在一次采访中描述这种方法的方式。以 “最薄弱的环节” 中的一篇关于歧视的论文为例,这是一个游戏节目,参赛者投票决定是否删除其他参赛者,这取决于他们是否认为自己因为答错问题而花钱(在游戏的早期),或者通过答对问题来争夺奖池(后来)。这为莱维特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他可以研究对他人能力的观察如何与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相互作用。这是一个狡猾的设计,但在理解更广泛的经济结果方面可能意义有限。

At the heart of Mr Heckman’s critique was the idea that practitioners of such studies were focusing on “internal validity” (ensuring estimates of the effect of some change were correctly estimated) over “external validity” (whether the estimates would apply more generally). Mr Heckman instead thought that economists should create structural models of decision-making and use data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that explained behaviour within them. The debate turned toxic. According to Mr Levitt, Mr Heckman went so far as to assign graduate students the task of tearing apart the Freakonomics author’s work for their final exam.
赫克曼先生批评的核心是这样一种观点,即此类研究的从业者关注的是 “内部有效性”(确保对某些变化的影响的估计得到正确估计)而不是 “外部有效性”(估计是否更普遍地适用)。相反,赫克曼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创建决策的结构模型,并使用数据来估计解释其中行为的参数。辩论变得有毒。根据莱维特先生的说法,赫克曼先生甚至给研究生分配了一项任务,即在期末考试中拆解《怪胎经济学》作者的作品。

Did you know... 你知道吗...

Neither man won. The credibility revolution ate its own children: subsequent papers often overturned results, even if, as in the case of those popularised by Freakonomics, they had an afterlife as cocktail-party anecdotes. The problem has spread to the rest of the profession, too. A recent study by economists at the Federal Reserve found that less than half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they examined could be replicated, even when given help from the original authors. Mr Levitt’s counterintuitive results have fallen out of fashion and economists in general have become more sceptical.
两人都没有赢。可信度革命吞噬了自己的孩子:随后的论文经常推翻结果,即使像那些由Freakonomics推广的论文一样,它们作为鸡尾酒会的轶事有来世。这个问题也蔓延到了该行业的其他领域。美联储经济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研究的已发表论文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复制,即使得到了原作者的帮助。莱维特的反直觉结果已经过时,经济学家普遍变得更加怀疑。

Yet Mr Heckman’s favoured approaches have problems of their own. Structural models require assumptions that can be as implausible as any quirky quasi-experiment. Sadly, much contemporary research uses vast amounts of data and the techniques of the “credibility revolution” to come to obvious conclusions. The centuries-old questions of economics are as interesting as they always were. The tools to investigate them remain a work in progress. 
然而,赫克曼所青睐的方法也有其自身的问题。结构模型需要的假设可能与任何古怪的准实验一样难以置信。可悲的是,许多当代研究使用大量数据和“可信度革命”的技术来得出明显的结论。几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学问题一如既往地有趣。调查它们的工具仍在进行中。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果人工智能泡沫破裂,可能会引发一场不同寻常的经济衰退

 经济学人: 如果   美国   股市 崩盘,这将是历史上最受关注的金融崩溃之一。从银行高管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所有人都对美国科技公司过高的估值发出警告。各国央行行长正严阵以待,准备应对金融危机;那些在2007-2009年做空次贷危机而声名鹊起的投资者,如今又卷土重来,准备再次进行“大做空”。任何市场波动的迹象,例如近期 纳斯达克 科技股指数的小幅周线下跌,都会引发市场即将崩盘的猜测。 难怪如此。在“七大科技巨头”的推动下, 标普 500指数的周期性调整市盈率已达到互联网泡沫时期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押注于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巨额投资终将获得回报。然而,相关数字令人望而生畏。摩根大通银行估计,到2030年,企业若想在 人工智能资本 支出方面实现10%的预期回报,就需要每年6500亿美元的 人工智能 收入——相当于每位iPhone用户每年支付超过400美元。历史表明,即便新技术最终会改变世界,但如此高的期望往往在初期就会落空。 尽管股市崩盘几乎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意外,但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其后果。部分原因是,目前股市暴跌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与2000年代末期普遍存在的杠杆和复杂的金融运作助长了次贷危机中债务驱动的房地产泡沫不同,如今 人工智能的 狂热主要由股权融资支撑。此外,近年来实体经济已经证明,它能够很好地抵御从欧洲能源危机到美国关税等各种冲击。 经济衰退正变得越来越罕见 。 然而,认为股市暴跌的影响仅限于投资者的钱包,那就大错特错了。 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其融资就越不透明 。即便没有金融危机,股市的急剧下跌最终也可能使原本韧性十足的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脆弱性的根源在于美国消费者。股票占美国家庭财富的21%,比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高出约四分之一。过去一年,与 人工智能 相关的资产贡献了美国人财富增长的近一半。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他们也逐渐习惯于减少储蓄,储蓄水平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尽管不及次贷危机时期那么低)。 股市崩盘将逆转这些趋势。 我们计算得出 ,如果股市下跌幅度与互联网泡沫破裂相当,美国家庭的净资产将减少8%。这可能导致消费支出大幅缩减。根据经验法则,这种回落将相当于 GDP的1.6%——足以将劳动力市场本已疲软的美国推入衰退。对消费者的影响将远远超过 人工智能 投资枯竭 可能带来的影响 ,而这些投资大多...

外国投资者重返中国股市

 FT: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购买量已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这个直到最近还被认为“不值得投资”的市场。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一家全球银行业贸易机构)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境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的总额为506亿美元,高于2024年的114亿美元。 今年以来,受DeepSeek发布突破性模型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以及亚洲金融中心香港一系列强劲上市的推动,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大幅上涨。 在经历了多年的惨淡回报之后,这些增长出现了 。此前,由于对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的担忧加剧, 外国投资者纷纷抛售了他们的股票。 “中国股市目前的估值仍然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但他们却拥有一些科技领域最优秀的公司,”Federated Hermes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股票主管乔纳森·派恩斯表示。“在某些领域,他们是美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今年的外资购买额仍低于2021年创下的736亿美元的全年纪录。2021年,中国沪深300指数从新冠疫情的初期冲击中强劲反弹,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标志着外资连续数年下滑后出现逆转。 “两年前,对很多人来说,中国是不值得投资的,”Alpine Macro 的首席新兴市场和中国策略师王岩表示。 北京去年停止发布通过香港追踪中国内地股票投资的每日数据,这使得评估外资流入水平变得更加困难。国际金融协会(IIF)追踪的是外部投资组合负债的变化,并且不包括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花旗银行表示,自美国4月份实施“解放日”关税以来,中国股票的买盘有所增加,不同类型的客户中,买盘比例约为55%,卖盘比例约为45%。 根据 EPFR Global 追踪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共同基金资金流入的数据,今年外国主动型基金经理净卖出中国股票,但被动型基金的资金流入抵消了这一损失。 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指导主管斯图尔特·兰布尔表示,今年中国股市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散户投资者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内地投资者已向香港股市投入1.3万亿港元(16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目前约占香港交易所成交额的20%。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谨慎态度源于房地产市场的下滑、 对私营企业的打压 以及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股市从峰值下跌了近一半。 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丹尼尔·莫里斯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

拉里·萨默斯怎么会这么蠢?

 POLITICO: 挖洞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停止挖洞,”拉里·萨默斯几个月前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道,他在采访中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应该停止对外国征收关税。 萨默斯本该听从自己的建议:直到 2019 年 7 月 5 日,也就是爱泼斯坦最后一次被捕的前一天,他才停止为自己身处的困境挖坑,当时他给已故的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发送了最后一封电子邮件。 现在,在有关萨默斯与爱泼斯坦长达十多年的通信往来被曝光之后——当时爱泼斯坦已经因引诱未成年人卖淫而被判入狱——萨默斯宣布他将退出公开活动,至少不会再参与那些他可能会被问及爱泼斯坦相关问题的场合。 萨默斯表示他将继续在哈佛大学任教,他目前担任“大学教授”,这是哈佛大学授予教职人员的最高荣誉——在哈佛文理学院约900名终身教授中,只有24位大学教授。这个数字可能很快就会降至23位。伊丽莎白·沃伦在当选美国参议员之前曾是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她已经呼吁哈佛大学解雇萨默斯。学生、校友和捐赠者肯定也会纷纷响应。虽然任何时候让一名被定罪的性犯罪者担任笔友都不是好事,但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密切关注之际,哈佛大学此时接纳这样一位显而易见的“累赘”尤其不合时宜。 萨默斯如今面临着职业生涯黯然落幕的局面,他数十年的公共生涯可谓跌宕起伏。即便像萨默斯这样韧性十足的人,也很难再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考虑到他臭名昭著的傲慢在华盛顿、剑桥乃至更广阔的领域得罪了多少人,他的落败无疑会招致不少人的欢呼。 萨默斯年轻时就展现出几乎无人能及的天赋。他是个智力神童;7岁时就能背诵出约翰·F·肯尼迪内阁成员的名字。他曾参加过一个体育广播问答节目,回答问题的速度之快,以至于电台都无题可问了。 坦白说,年轻的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被寄予厚望。他的父母都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两位叔叔,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和肯·阿罗(Ken Arrow),都是20世纪经济学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据说,拉里的父亲罗伯特·萨默斯(Robert Summers)因为害怕学术界的反犹主义,将自己的名字从萨缪尔森改为萨默斯。)萨缪尔森和阿罗都因其杰出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萨默斯获得诺贝尔奖似乎也顺理成章。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本科学习后,萨默斯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保守派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

比特币触及触发点,全球股市下跌

  由于投资者在英伟达公司财报和关键的美国就业报告 即将发布之际,纷纷从风险较高的市场板块撤资,股市遭到抛售,比特币跌至七个月来的最低点 。 全球股市 指数 跌至近一个月低点, 亚洲股​​市 下跌2.1%,自4月以来首次跌破50日移动均线。一些投资者将此视为看跌信号。 比特币价格 跌破 9万美元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情绪。 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欧洲股市的合约均显示,股票价格将进一步下跌。随着投资者规避风险,债券价格上涨,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3个基点至4.11%。 法国兴业银行全球外汇期权交易联席主管托马斯·比罗 表示:“股指一直在紧张地向下移动,而比特币——通常被视为高贝塔系数风险的代表——几乎与这些走势完全同步。 这种相关性给市场情绪增添了另一层压力,因为加密货币的疲软加剧了流动性收紧和避险情绪的担忧。” 这些举动凸显了利率和科技公司盈利方面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 英伟达 周三发布的财报将考验投资者对人工智能行业高估值的信心。随后,市场焦点将转向推迟至周四发布的9月份 就业报告 ,该报告将为投资者提供美联储政策前景的线索。 研究美国股市图表形态的分析师们敲响了警钟 ,他们担心最近的下跌可能会演变成至少 10% 的全面调整。 周一标普500指数遭遇大幅抛售,跌幅扩大至3.2%,此前该指数已于10月28日创下历史新高。该基准指数139个交易日以来首次收于50日移动均线下方,打破了本世纪以来第二长的连续高于这条备受关注的趋势线的纪录。 22V Research技术分析主管约翰·罗克 表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发出了一些“不祥”信号。 他指出,该指数3300多只成分股中,处于52周低点的股票数量多于处于52周高点的股票数量,这表明市场内部疲软,进一步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而言,今年对投资者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但随着年底临近,市场情绪明显紧张,” AT Global Markets驻悉尼首席市场分析师 尼克·特威代尔表示 。“随着圣诞节交易期的到来,未来几周市场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彭博策略师怎么说…… 由于对人工智能过热的担忧,以及投资者对美联储可能将降息25个基点的计划推迟一个月左右的明显震惊,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然而,鉴于美国经济很可能保持韧性,且美联储也乐于在经济出现疲软迹象时采取宽松政策,美国和全球股市很可能从目前的低迷状态中反...

美国市场暴跌加剧,科技股、加密货币到黄金无一幸免

 WSJ: 周一,金融市场抛售加剧,波及了从黄金、加密货币到高歌猛进的科技股等各类资产,拖累道琼斯指数创下自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份引发关税动荡以来最差的三日连跌表现。 投资者近几日纷纷抛售资产,市场即将迎来关键考验,以判断推动股市在2025年迭创新高的AI热潮和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到新的一年。 英伟达 (Nvidia)定于周三公布财报,这将是反映芯片需求的最新风向标。因政府停摆而推迟发布的9月份就业数据将于周四公布。 本月市场一直动荡,此前大型科技公司预计将进行大规模资本支出,而这些支出越来越依赖于发行巨额债务。交易员的忧虑已将华尔街所谓的“恐慌指数”——Cboe波动率指数(Cboe Volatility Index)——推升至4月份关税消息宣布以来的最高水平之一。 周一的市场下跌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华尔街正在更仔细地审视那些支撑着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之一的昂贵、且有时是循环的交易。此次下跌发生之际,正值亚马逊(Amazon)准备发行150亿美元债券。 高盛资产管理(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量化投资策略全球联席主管奥斯曼·阿里(Osman Ali)说:“赢家应该会多于输家。但与此同时,很明显,有些公司将无法在这个新世界中竞争。” 周一,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8%,标普500指数下滑0.9%。道琼斯指数下跌1.2%,跌幅557点。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最新押注,不足以提振投资者对其他AI概念股的乐观情绪。 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周五披露斥资数以十亿美元计买入Alphabet股票,推动这家谷歌(Google)母公司股价周一上涨3.1%。在这家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公司减持 苹果公司 (Apple)股份后,后者股价下跌1.8%。 与此同时,英伟达、Meta和亚马逊股价均下跌。Advanced Micro Devices、Super Micro Computer和AI服务器大供应商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的股价也出现下跌。 甲骨文公司 (Oracle)和CoreWeave延续了长达数周的跌势。 周一的下跌导致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破一道它们已连续138个交易日未曾跌破的关口——而且不是朝着...

付鹏11月24日在HSBC内部演讲速记

《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对冲风险VS软着陆》   上篇 正值年底,虽然刚才汇丰一直强调大家不录音不录像,但大概率你挡不住。我在这儿讲话会谨慎一些,非常小心谨慎,大概率会有人透露出去,放到YouTube上,基本上所有见我都说付总我在YouTube上看过你的视频,我说那都是盗版的,靠盗版发财的也不少。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官方的,回顾会多一点,展望不多,因为这个月展望完了之后下个月怎么办?有些话对我来讲我倒觉得很简单,本质上原来我们是做Hedge Fund出身,所以我们的逻辑框架整体具有极强的延续性,不是说今年去讨论,或者说明年去讨论。 惯性思维从2016年开始,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然经历过过去的几年时间,我相信在座各位应该对这番话的理解变得越发深刻。 2016年实际上是美国特朗普的第一次大选,我有一个特点,我的特征是如果我觉得什么地方有投资机会,我可能第一时间去一线调研,我不喜欢看YouTube,我也不喜欢在网上扒。当然你会说,现在ChatGPT很强大了,人工智能好像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广泛流传或者广泛传播的很多信息是错的。这一点在2012年当时我从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我的感悟是最深的。 当然去日本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名字叫本森特,很快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他的,目前来讲应该是特朗普政府提名的美国财长。本森特原来是索罗斯基金实际掌控人,因为索大爷已经年龄很大了,去年的时候才刚刚把基金的业务交给他儿子亚历山大,但在这之前,最主要的几场战役本质上来讲都是本森特在主导。 2012年当时我从北京去香港约朋友们吃饭的饭局上,当时斯索罗斯基金在香港办公室跟我说,本森特从这儿去了日本。我说OK。我经常说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当然你知道,网民们最可怕的地方是巴菲特“SB”、索罗斯“SB”,我最“牛逼”。你要记住,他们的所有行为一定有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巴菲特第一次去是2011年,我们正在讲福岛核电站泄漏,核废水污染以后海鲜不能吃的时候,一个80多岁的老头顶着核辐射泄漏去日本吃海鲜了,当然他去日本干吗,这其实很关键。 之后我们跑到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那几年,我陆陆续续跟很多人讲,日本正在发生变化,日本的利率结构都会随之变化的,当然包括日本的证券市场。今年日本股市终于走出这35年了,创下...

美国例外论的论调正在动摇

FT: 市场情绪日益低迷,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一家公司能够扭转这种颓势。 所有泡沫最严重的金融板块如今都面临压力。比特币——或许是投机热情最纯粹的指标——已从高点下跌了29%, 年内跌幅已达负值 。 那些只做比特币买卖和存储,其他业务寥寥无几的公司(没错,确实有这样的公司)的股票正遭受重创。其中规模最大的Strategy(前身为MicroStrategy)今年股价已下跌超过30%,较夏季高点更是下跌超过50%。其联合创始人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发布了一张人工智能生成的燃烧沉船图片,试图以此提振市场信心,并鼓励他的粉丝们保持坚强。 美国不盈利的科技公司股价已经连续数周下跌,这表明投资者,甚至包括那些喜欢冒险的散户投资者,都开始对炒作失去耐心。 这一切都已足够令人担忧,但这种波动并不局限于科技领域和准赌博式的投机行为中那些更刺激的部分。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的股价今年以来基本持平,自 8 月份以来已下跌四分之一,原因是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领域似乎永无止境的支出感到犹豫不决。 私人市场的压力并不总是容易察觉,但过去几个月来的一系列崩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上市私人金融公司的价值远远落后于美国整体股市。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 的指数涵盖了黑石集团、KKR 等公司,今年已下跌 13%,与标普 500 指数走势截然相反。显然,美国基准股指的强劲反弹和上涨掩盖了诸多问题。表面之下,投资者似乎难以被打动。 显而易见的风险是,这会演变成对自今年春季以来一直被乐观情绪推高市场的整体清算。这种可能性的早期迹象已经显现。 从指数层面来看,股市已从近期高点回落,疲软的趋势蔓延广泛。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标普500指数中约有407只股票周一下跌,创下五周以来最大跌幅。反映市场紧张情绪的经典指标,例如衡量股市预期波动率的VIX指数,正在走高。受大型科技公司巨额借贷的影响,公司债券也略有走弱,打破了此前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收益率之间持续收窄的局面。 近几个月来,基金经理们疯狂买入,而此次谨慎但真实的警觉情绪正是在此背景下爆发的。正如美国银行在其定期调查中所显示,投资者对股票的配置比例已达到自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美国例外论”的论调依然盛行,而现金配置则极低。这意味着股市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 但对于近几个月来一直关注市场过度波动的人来...

有什么能阻止德国工业的衰落?

 FT: 在德国工程技术引以为傲的核心地带,繁荣不再是理所当然的。 上个月,激光和机床制造商通快(Trumpf)——该国被称为“中型企业”(Mittelstand)的全球成功家族企业的代表——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24小时内,其所在地——位于富裕的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迪岑根市宣布将加大财政紧缩力度。当地企业税是该市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自2023年以来已暴跌80%,导致该市未来几年预算将长期处于严重赤字状态。 迪岑根市财政局长帕特里克·迈尔告诉《金融时报》,虽然他预料到会受到冲击,“但我真的没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迈尔确信“我们正面临一场结构性危机”。 Trumpf是该镇最大的纳税人,截至 6 月的 12 个月内,其销售额下降了 16%,至 43 亿欧元,原因是订单连续第三年减少。 “目前的情况似乎常常陷入瘫痪,”首席执行官尼古拉·莱宾格-卡穆勒在10月份向记者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时表示。 这种悲观的评估反映了德国的国民情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连续四年陷入停滞。保时捷咨询公司合伙人德克·菲茨表示,保守派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上任六个月后,“德国工程行业的危机正在迅速加剧”。他还补充说,很明显,此次衰退并非周期性现象,也不会在下一次经济复苏中“自动消失”。 尽管9月份出现部分反弹,但德国工业生产仍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德国的许多核心经济优势已经变成了弱点,”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全球董事总经理马库斯·贝雷特表示。这些弱点包括难以脱碳的庞大工业基础、在全球化面临威胁之际对出口的高度依赖,以及不得不放弃140年内燃机技术积累的强大汽车工业。 所有这一切都因美国和中国相隔十年做出的两项截然不同的政治决定而加剧:唐纳德·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以及北京十年前决定将自己打造成为全球高科技工程强国。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对德国出口商造成了沉重打击:今年前九个月,德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 7.4%。 但中国的前景反而更加黯淡,造成了“中国冲击”,如今正在侵蚀全球成功的德国公司的利润。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近二十年里,中国对德国工程产品和汽车的需求似乎永无止境,推动了默克尔时代企业利润、就业和经济活动的增长。 然而,法兰克福咨询公司Thin Ice Macroeconomics的创始人斯皮罗斯·安德烈奥普洛斯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德国擅长的领域正日益超越...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避险情绪抬头,市场高增长股票下跌

 BBG: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数据缺失,美联储决策者们如同盲人摸象,这种不确定性正在考验投资者的神经。 周四,市场突然涌现避险情绪,导致今年涨幅最大的几只股票大幅下跌,加密货币近期的跌势也进一步加剧。许多交易员指出,美联储12月再次降息的 可能性降低 ,是引发此次抛售潮的最可能原因。掉期交易员目前预计降息的可能性约为50%,低于一周前的72%,而美联储官员在近期的讲话中也未流露出降息的决心。 那些被称为高动量股以及散户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在股市抛售潮中首当其冲,跌幅创下4月以来最大,而它们在今年早些时候曾录得市场最强劲的涨幅之一。动量策略的核心在于买入近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同时做空表现落后的股票。其中一些表现优异的股票与人工智能相关,在市场对这项技术的狂热推动下,它们的估值也随之飙升。 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场策略师Matt Maley 表示:“利率下调的承诺曾是许多投资者愿意忽视动量股高估值的原因。 如今,随着这一承诺的吸引力减弱,投资者正在减持这些高估值股票。” 美国银行高 动量股票 组合周四下跌4.7%,创下自4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时正值 特朗普 总统关税威胁最为激烈之时。该组合此前已从4月份的低点反弹,涨幅高达63%(截至周一)。 JonesTrading 首席市场策略师 Michael O'Rourke 表示,高动量股票往往是成长型股票,它们受益于较低的利率,因为这会降低估值模型中的贴现率,从而使其市盈率得以扩张。 “如果利率下降的速度没有投资者预期的那么快,那么预期就会重置,从而导致抛售,进而收窄市盈率,以适应新的预期,”他说道。 近几周来,人工智能板块的受益股已开始回落,投资者对估值过高和巨额资本支出的担忧促使他们获利了结。美国银行动量指数中的人工智能相关股票周四大幅下跌,其中 闪迪公司(SanDisk Corp.) 下跌14%, Astera Labs Inc. 下跌8.4%。在大型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中,英伟达公司 (Nvidia Corp.) 下跌3.6%, 博通公司(Broadcom Inc.) 下跌4.3%,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下跌6.5%。 美国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最差,下跌2%,标普500指数下跌1.7%。比特币跌幅扩大,从10月份创下的纪录跌幅超过22%。 ...

由于特朗普关税推高消费者成本,全球最大铝生产商提高了产品价格

 BBG: 力拓集团 将对销往美国的铝材征收附加费,此举可能会进一步扰乱北美市场。北美市场已经因进口关税而动荡不安,这些关税正在推高消费者的成本。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需求开始超过供应,这家英澳矿业巨头以库存低为由,对运往美国的铝订单加收额外费用。 美国严重依赖外国铝供应,因为其自身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 外国铝供应国 ,占美国铝进口总量的50%以上。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这种轻质金属(其用途涵盖从汽水罐到建筑等各个领域)征收了50%的进口关税,这使得本已极度紧张的美国市场雪上加霜。关税导致 加拿大进口金属 价格过高,美国金属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承受。他们转而动用国内库存和外汇仓库,导致供应减少,价格飙升。 最新的加价相当于在原有价格基础上再加价,因为美国铝价已经包含了所谓的“ 中西部溢价”  ——这笔费用是在伦敦基准价格之上增加的,反映了将铝运往美国市场所需的运输、仓储、保险和融资成本。每个地区的溢价都不同,通常由价格报告机构设定。 知情人士透露,新的附加费比中西部地区的溢价高出1到3美分。由于涉及私人合同细节,这些人士要求匿名。虽然金额不大,但加上中西部地区的溢价,每吨金属的价格将额外增加2006美元,而原材料价格约为每吨2830美元,这意味着溢价超过70%。这高于特朗普政府征收的50%的进口关税。 消费者和交易商形容市场几乎已经崩溃,附加费的上涨最清晰地表明了 特朗普的税收政策 对市场 结构造成的深远破坏 。上周,运往美国的铝价(包括基准价格和中西部溢价)创下历史新高,而库存却在不断减少。 “现在美国想要吸引铝业企业,就必须付出代价,因为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铝短缺的市场,” 美国银行 金属研究主管 迈克尔·维德默表示 。 美国铝价飙升,关税收紧金属市场 美国市场的区域溢价已攀升至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Fastmarkets、伦敦金属交易所、彭博社 注:美国铝价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货价格加上地区溢价。 力拓集团拒绝置评。加拿大铝业协会 主席 让 ·西马尔 解释说,买家如果要求超过30天的付款期限,应该预期会支付溢价,以抵消生产商更高的融资成本。 “美国政府对铝征收 50% 的关税,大大增加了在美国持有铝库存的风险,因为任何关税变化都可能直接影响现金交易和库存融资交易的经济效益,”西马尔德说。 美国铝价飙升,高于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