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你应该把所有积蓄都投入股票吗?

经济学人:

Less than two months of 2024 have passed, but the year has already been a pleasing one for stockmarket investors. The s&p 500 index of big American companies is up by 6%, and has passed 5,000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driven by a surge in enthusiasm for tech giants, such as Meta and Nvidia. Japan’s Nikkei 225 is tantalisingly close to passing its own record, set in 1989. The roaring start to the year has revived an old debate: should investors go all in on equities?
2024年虽然过去了不到两个月,但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这一年已经是令人欣喜的一年。在人们对 Meta 和 Nvidia 等科技巨头的热情高涨的推动下,美国大公司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上涨了 6%,首次突破 5,000 点。日本日经 225 指数非常接近于超越其 1989 年创下的纪录。今年开局的强劲表现再次引发了一场古老的争论:投资者是否应该全力投资股票?

A few bits of research are being discussed in financial circles. One was published in October by Aizhan Anarkulova, Scott Cederburg and Michael O’Doherty, a trio of academics. They make the case for a portfolio of 100% equities, an approach that flies in the face of longstanding mainstream advice, which suggests a mixture of stocks and bonds is best for most investors. A portfolio solely made up of stocks (albeit half American and half global) is likely to beat a diversified approach, the authors argue—a finding based on data going back to 1890.
金融界正在讨论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一篇由 Aizhan Anarkulova、Scott Cederburg 和 Michael O’Doherty 三人于 10 月出版。他们提出了 100% 股票投资组合的理由,这种方法与长期以来的主流建议背道而驰,主流建议认为股票和债券的混合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是最好的。作者认为,仅由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尽管一半是美国股票,一半是全球股票)可能会击败多元化投资策略——这一发现基于可追溯至 1890 年的数据。

Why stop there? Although the idea might sound absurd, the notion of ordinary investors levering up to buy assets is considered normal in the housing market. Some advocate a similar approach in the stockmarket. Ian Ayres and Barry Nalebuff, both at Yale University, have previously noted that young people stand to gain the most from the long-run compounding effect of capital growth, but have the least to invest. Thus, the duo has argued, youngsters should borrow in order to buy stocks, before deleveraging and diversifying later on in life.
为什么停在那里?尽管这个想法听起来很荒谬,但普通投资者举债购买资产的想法在房地产市场被认为是正常的。一些人主张在股票市场采取类似的做法。耶鲁大学的伊恩·艾尔斯和巴里·内勒巴夫此前曾指出,年轻人将从资本增长的长期复合效应中获益最多,但可投资的却最少。因此,两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借钱购买股票,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杠杆化和多元化。

Lead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argument is Cliff Asness, founder of aqr Capital Management, a quantitative hedge fund. He agrees that a portfolio of stocks has a higher expected return than one of stocks and bonds. But he argues that it might not have a higher return based on risk taken. For investors able to use leverage, Mr Asness argues it is better to choose a portfolio with the best balance of risk and reward, and then to borrow to invest in more of it. He has previously argued that this strategy can achieve a higher return than a portfolio entirely made up entirely of equities, with the same volatility. Even for those who cannot easily borrow, a 100% equity allocation might not offer the best return based on how much risk investors want to take.
争论的另一方是定量对冲基金 aqr Capital Management 的创始人 Cliff Asness。他同意股票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高于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但他认为,根据所承担的风险,它可能不会获得更高的回报。阿斯内斯认为,对于能够使用杠杆的投资者来说,最好选择风险与回报最佳平衡的投资组合,然后借钱投资更多的投资组合。他此前曾表示,在波动性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比完全由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即使对于那些无法轻松借贷的人来说,根据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100% 的股权配置也可能无法提供最佳回报。

The problem when deciding between a 60%, 100% or even 200% equity allocation is that the history of financial markets is too short. Arguments on both sides rely—either explicitly or otherwise—on a judgment about how stocks and other assets perform over the very long run. And most of the research which finds that stocks outperform other options refers to their track record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as is the case in the work by Ms Anarkulova and Messrs Cederburg and O’Doherty) or eve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在决定 60%、100% 甚至 200% 股权配置时,问题在于金融市场的历史太短。双方的论点(无论是明确的还是其他的)都依赖于对股票和其他资产长期表现的判断。大多数发现股票表现优于其他期权的研究都指的是股票自 19 世纪末以来的业绩记录(正如 Anarkulova 女士、Cederburg 和 O’Doherty 先生的工作中的情况),甚至是 20 世纪初。

Although that may sound like a long time, it is an unsatisfyingly thin amount of data for a young investor thinking about how to invest for the rest of their working life, a period of perhaps half a century.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most investigations use rolling periods that overlap with one another in order to create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data points. But because they overlap, the data are not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reducing their value if employed for forecasts.
尽管这听起来似乎很长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也许是半个世纪)中进行投资的年轻投资者来说,这些数据的量实在是少得令人不满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研究都使用相互重叠的滚动周期来创建数百或数千个数据点。但由于它们重叠,这些数据在统计上并不独立,如果用于预测,它们的价值就会降低。

Moreover, when researchers take an even longer-term view, the picture can look different. Analysis published in November by Edward McQuarrie of Santa Clara University looks at data on stocks and bonds dating back to the late 18th century. It finds that stocks did not consistently outperform bonds between 1792 and 1941. Indeed, there were decades where bonds outperformed stocks.
此外,当研究人员采取更长远的眼光时,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圣克拉拉大学的爱德华·麦夸里 (Edward McQuarrie) 在 11 月发表的分析研究了 18 世纪末的股票和债券数据。研究发现,1792 年至 1941 年间,股票的表现并不总是优于债券。事实上,有几十年债券的表现优于股票。

The notion of using data from such a distant era to inform investment decisions today might seem slightly ridiculous. After all, finance has changed immeasurably since 1941, not to mention since 1792. Yet by 2074 finance will almost certainly look wildly different to the recent era of rampant stockmarket outperformance. As well as measurable risk, investors must contend with unknowable uncertainty.
使用如此遥远时代的数据来为今天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的想法可能看起来有点荒谬。毕竟,自 1941 年以来,金融业已经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更不用说自 1792 年以来了。然而,到 2074 年,金融业几乎肯定会与近期股市表现强劲的时代截然不同。除了可衡量的风险外,投资者还必须应对不可知的不确定性。

Advocates for diversification find life difficult when stocks are in the middle of a rally, since a cautious approach can appear timid. However financial history—both the lack of recent evidence on relative returns and glimpses at what went on in earlier periods—provides plenty of reason for them to stand firm. At the very least, advocates for a 100% equity allocation cannot rely on appeals to what happens in the long run: it simply is not long enough. ■
当股市上涨时,多元化的倡导者会发现生活很困难,因为谨慎的做法可能会显得胆怯。然而,金融历史——缺乏近期相对回报的证据以及对早期发生的情况的一瞥——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坚持立场。至少,100%股权分配的倡导者不能依赖于长期发生的事情:它根本就不够长。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14-2024,仅仅10年 大象公社

 《2014-2024,仅仅10年》 大象公社 十年前的夏天,年轻人不愿当公务员,国考人数锐减36万,热帖称“机关钱少活多”。 那年全国毕业生700余万,就业率超九成,复旦学生租游艇办毕业舞会,女孩们花两千元买晚礼服,夜游江海。 那年世界的齿轮咬合稳定,中美迎来建交35周年。美国民调中,超72%年轻人,将中国视为“朋友”。 夏天前,奥巴马夫人到访,体验了长城、紫禁城与成都火锅。 慕田峪长城上,总统夫人看燕山起伏,觉得一切宽阔且美妙,“长城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从美国缅因州到俄勒冈州的四倍”。 那年的国运也如山峦起伏。 夏天时,股市清冷,七成账户闲置,股民调侃关灯吃面,7月IPO开闸,并购潮掀起,年底股市单日放量7100亿,狂飙冲天。 楼市故事也相似。十年前的五一,房企奄奄一息,北京楼盘推出零首付,南京楼盘跳远减十万,上海房展出动比基尼美女吸引眼球。9月楼市松绑,炒房客陷入狂欢。 十年前的人们尚不知卷与颓,偶有下挫,也认为不过是插曲,对一切满怀自信。 贾跃亭宣布要造超级互联网汽车,罗永浩宣布要发布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真正手机大卖的是小米,第一季度销量超过苹果。 夏天过后,雷军去乌镇参加首届互联网大会。他磕磕巴巴说,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呢? 那年乌镇最风光还是BAT,三家都在硅谷设立了分支,李彦宏说机会太多,他很着急: 我们其实处在非常有意思的时代,这是魔幻一般的时代,正好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互联网的兴起。 入夜,乌镇白墙黑瓦水音桨声。丁磊拼起旧木桌,摆起乌镇宴,座中人微博记录:十几瓶黄酒喝去,陈年故事吐出,煮酒笑谈云中事,天罗地网立旌旗。 未被邀请的马云,才是那年真正的主角。十年前的夏天,阿里启动全球最大规模IPO。 上市前,马云发内部邮件,建议员工不要挥霍,处理好财富,“我们这么辛苦,可不是为了变成一群土豪”。 当年9月,阿里上市,马云登顶中国首富,万名阿里员工成千万富翁,宝马销售和房产中介堵在阿里园区门口。 十年前的夏天蒸腾如梦,浩荡热风吹过中国。北京高温刷新了1951年以来纪录,居民用水多喝出4.5个昆明湖。 济南、上海、重庆、吐鲁番尽成火炉,更大热浪在互联网彩票服务器上。那年是巴西世界杯,足彩卖出23亿。 在广州,恒大正在冲击中超三连冠,教练席上,新任助教李铁说,有很多东西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我给自己十年左右的时间,争取成为国家队的主教练”。 那个夏天,恒大冰泉形象代

中国房地产泡沫早有警示信号,为何无人悬崖勒马? - 华尔街日报

纽约对冲基金经理奎林(Parker Quillen)在中国北方参观一个名为天津环亚国际(Tianjin Goldin Metropolitan)的华丽新项目时,他想知道开发商究竟会用何种方式吸引客户。 该项目的公寓起价为100万美元,此外,还计划建造一座比帝国大厦还高大的写字楼、一座歌剧院以及若干购物中心和酒店。项目总面积将超过摩纳哥的土地面积。 有吸引买家的计划吗?奎林问道。带他参观的营销代理回答说,马球。 奎林记得那人答道:“正是。” 这位营销人员当时身着马球服,带着奎林穿过一个内有100多匹马球马的马厩。奎林询问了环亚的创始人是否对该项目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该营销人员说不知道。这名创始人是一位靠销售电脑显示器致富的亿万富翁马球爱好者。 奎林说:“然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项目的想法是,国际高管会来到天津,在这里设立公司总部,理由是他们喜欢马球。”他表示:“我当时想,天哪。” 回到纽约后,奎林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对中国房地产类股的做空押注中。 那是2016年,正是中国房地产热潮刚刚兴起的大好时光。即便在那时,对于任何一个有心观察的人来说,真相都显而易见: 这股热潮已经变成泡沫——而且很可能会以非常糟糕的结局收场。 然而,泡沫继续恶化,因为没有人希望盛宴终结。中国的开发商、购房者、房地产中介,甚至是为这场繁荣提供资金支持的华尔街银行,都忽视了警示信号。 开发商在投行人士和律师的帮助下,想方设法掩盖他们背负的债务金额。购房者虽然怀疑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但还是在继续买房。寻求丰厚回报的中外投资者为开发商提供了大量资金。 大家当时都有一个似乎无懈可击的假设,即中国政府绝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崩溃。中国人把大部分财富都投资在了住房上。如果允许楼市暴跌,民众的大部分积蓄可能会化为乌有,对共产党的信心也会涣散。 现在,中国正为没有及早采取行动控制这一切付出代价。 目前已有50多家中国开发商拖欠国际债务。专注中国房地产的民间智库可研(Keyan)称,约有50万人失去了工作。全中国约有2,000万套住宅尚未完工,估计需要4,400亿美元才能完工。 3月份,中国主要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5.9%。地方政府由于失去了向开发商出售土地的收入,在偿还债务方面面临困难。随着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加大,整体经济变得脆弱。房地产和相关行业一度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 “一文不值” 2016年,

数千亿美元资金如何绕开管制逃离中国 - WSJ

  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一项数据分析显示,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外逃规模似乎令 2015 年和 2016 年相形见绌,那时的中国正遭遇着上一轮房地产市场低迷,引发了以美元计价的最大的一波资本外流。 《华尔街日报》的统计显示,在截至今年 6 月底的四个季度里,可能有多达 2,540 亿美元的资金非法流出中国。这超过了近 10 年前的那波资本外逃,当时的资金外流曾引发人们对中国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但对这类资金外流的估计本身并不精确,而且,由于现在中国整体经济规模比当时大得多,资本外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似乎也小于当时。 一些没有被统计在内的资金可能包括滞留在海外的出口收入,这些资金没有被带回中国,而是留在海外享受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投资机会。 即便如此,这种现象对中国决策者来说仍值得担忧。在中国官员专注于严格管理人民币汇率之际,资本外流加大了人民币的压力,不过中国政府近期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正在提振人民币和中国股市,可能会促使人们暂时将更多资金留在中国。 大批资本逃离也突显出一个事实,那些有资源,有财力,能把资金带出国门的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没有信心。 心灰意冷的投资者 为了绕开政府管制,人们用上了各种老办法,比如将贵重物品运往海外,或是为进口商品支付过高的价格,这些办法屡试不爽,但依然要冒风险。还有一些人想出了新点子,比如将装载着加密货币的电脑硬盘运往其他司法辖区,并在那里兑换成现金。 造成资金外流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政府对民营部门的打击,以及人们广泛担心中国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 IMF) 数据显示,到本十年末,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从目前的 5% 左右放缓至 3% 左右,而 2020 年以前的增长率接近 7%。据巴克莱 (Barclays) 估计,2021 年以来,中国史诗级的房地产市场崩盘估计已导致约 18 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灰飞烟灭。 尽管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刺激措施(包括承诺加大财政支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今年的经济增长,但现在断言这些措施能否带动经济持续复苏为时过早。 从长远来看,中国面临劳动力老龄化和萎缩带来的严峻挑战,而在贸易、安全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与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也陷入冲突。 中国官员试图用被抓

2023年8月,中国资本外流 490 亿美元,创 2015 年以来之最

2023年8月,中国资本外流 490 亿美元,创 2015 年以来之最,因为经济萎靡迫使投资者纷纷撤离。 彭博社汇编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其中290亿美元流出证券投资。 上个月,外国投资者抛售了 120 亿美元的内地上市股票,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还抛售了中国债券。8 月份还出现了 168 亿美元的直接投资逆差,为 2016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彭博社报道,旅游旺季也使资本账户的下降更为严重,出境游给中国的服务业造成了损失。由于中国的入境游尚未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服务贸易继续出现逆差。 中国上一次面临如此规模的资金外流是在 2015 年市场因货币意外贬值而陷入困境的时候。 在当前资本外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支撑人民币,比如削减银行必须持有的外汇数量。   尽管如此,中国的离岸人民币(即在国外市场使用的自由流通货币)仍出现了大幅下跌。出口疲软和美国收益率日益增长的吸引力也助推人民币在 9 月份跌至 16 个月来的最低点。

中国股市迎来牛市,投资者该买哪些股票?

WSJ: 短短10天,中国股市就从乏人问津变成了今年表现最佳的市场,香港金融服务公司Gavekal的负责人Louis-Vincent Gave认为中国牛市已开启。 周三上午,iShares安硕MSCI中国ETF上涨6%,至55.67美元。过去两周,该基金累计上涨35%,此前中国政府各部门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包括进一步降息,对六家最大银行进行资本重组以应对房地产危机导致的债务上升压力,以及承诺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部分刺激措施的规模和范围细节尚未披露,因此未来几周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具体取决于中国政府公布的信息。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结构性挑战,家庭和企业信心遭受重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投资者往往会在情况从极度糟糕变成只是糟糕时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在大多数人此前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担忧而避开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现在至少表现出了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意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我们看到(投资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资深亚洲观察人士Gave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已经进入牛市。当牛市启动时,它们会自行加强势头。” 中国市场容易出现五年一次的牛熊交替周期,牛市期间通常会有100%的涨幅,Gave认为最近的上涨就是这样一个周期的开始。在这种势头的背后,是股市背景的180度大转弯,从一系列指标看,中国股票都被严重低估。糟糕的势头、政策逆风和人民币疲软等许多负面因素都已逆转。 “你现在不投资,什么时候投资?”Gave说。“股价低,势头好,现在政府又助一臂之力。这构成三重有利局面。” Gave之所以感到乐观,部分源于美联储在中国政府采取刺激行动之前就已降息。这一转变改变了汇率动态,也改变了许多中国企业家和其他人在香港或其他地方持有美元的理由。 那些在香港持有美元、在美联储降息前赚取5%利息的人,换算成人民币的回报率曾接近8%至10%,因为人民币此前一直在贬值。但由于美联储降息,上述计算已发生足够大的变化,这些投资者现在正寻找其他地方投资,比如中国股市——如果不在内地,就在香港。这种买盘为中国股市的暴涨提供了一定助力。 Gave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决定整顿房地产市场和民营部门,虽然一些人认为这样的行动是政策失误,但这原本可能是解决中国自身弱点的一项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他指出,随着美中关系恶化,中国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社会不平等加剧,还有对西方存在过度依赖